談雙語教育

· 盧米媽開講

#雙語教育 在台灣一直是這幾年不斷在推廣的一套教學系統,自己本身也曾在公立學校、私立學校、外僑學校都任教過,不能說自己是專家,但是多少可以觀察出一些端倪!

#語言是一個天份,既然講是天份,那當然不會是B就可以B得出來的,我常常和家長說,要讓孩子 #先喜歡上這個語言#才能教他這個語言

盧米她們可幸運了!一出生就 #雙聲道!因為他們老爸就是說英文的,所以從一出生我們就是兩種語言開始進行,爸爸負責說英文,我負責說中文, #讓孩子不會混淆,因為雙語背景的孩子,一開始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會比較慢,因為他們的大腦還在 #分析這幾種語言的不同

我記得大概在快一歲半的時候,米拉才進入 #語言的爆發期,但是當開始講話的時候,基本上他就已經開始講兩種語言了!因為這就是醞釀很久的字彙,全部都跑出來了!

而盧娜就有點不一樣,因為有米拉一直在旁邊一直講話,她的語言爆發期就比較快,大概在前陣子就已經開始講了蠻多字詞,也是出現兩種語言,但是多數竟然是英文…..

另外有趣的是,米拉在跟盧娜講話的時候, #兩個人對話也是講英文,有時米拉還會轉過來幫我翻譯成中文?是以為他媽聽不懂英文嗎?

在我們回來美國之前,米拉大部分接觸的都是講中文的小孩,有時候遇到外國朋友的小孩,他會 #自己調頻道 跟他們說英文,但是比較跟不上母語英文的速度。

但一回到這裡,他的英文大概只花了一個禮拜,就講的跟當地小朋友一樣了,反而越來越難用中文去描述他想表達的意思,我可以慢慢地感覺出來他的 #中文退步了….

所以 #環境是關鍵,怎麼樣培養學習語言的環境?台灣本來 #中文就是母語,要硬是培養這種環境也是挺為難的,以下我覺得有幾點可以讓媽媽參考,怎麼樣可以在學齡前帶領孩子喜歡上其他的第二語言?

1-繪本共讀:如果能夠讀英文故事書,那就請家裡英文比較好的那位,唸書給孩子聽。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實施,當然可以播CD、點讀筆,用另外一個取代的方式去完成,盡量不要以3C的方式,成效絕對不會比播CD好。

2-分配工作:如果家裡有英文比較好的那位,希望每一次在與孩子對話的時候,都可以盡量以英文為主,另外一位則是以中文為主,讓孩子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,也能有機會練習英文的對話。

3-歌曲練習:多讓孩子聽一些英文兒歌,他們在背誦歌詞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,就算剛開始他們不知道裡面在講什麼,但是這對他們未來英文的對話結構是很有幫助的。

在這邊我是以英文來做舉例,當然如果家裡有長輩是說台語,或是你們想要延續台語的這塊,那當然也可以套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