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獨玩」的迷思

· 盧米媽開講

迷思1: 玩就是一定要做什麼事情

我覺得這個是蠻大的迷思,就是認為孩子玩就一定要做某些事,其實有時候放空、思考也是玩的一種方式,甚至自言自語、胡思亂想,這也是一種玩的方式。

迷思2: 自己玩就等於讓孩子孤單

另外我相信有一些媽媽可能不希望讓孩子覺得孤單或是他自己被「落」在那邊沒人陪他玩。其實當孩子在「獨玩」的過程中,他們有想像的角色、玩具、車子或玩偶的陪伴,對他們來說是不孤單的,即便他只是個嬰兒,看著搖籃上面的裝飾品、床邊的黑白字卡,天馬行空的動著腦袋,也不會是孤單的。

迷思3: 當孩子有困難或問題時,我們要馬上為他們解決

身為父母的我們當然孩子有困難或是問題的時候,我們是第一個可以幫她解決的人,但時間點要抓對,也就是需不需要馬上跳下去幫他們解決?有時候越懶惰的父母,會培養出越獨立的孩子。試著先觀察再慢慢地引導介入,而不是馬上就跳進去幫他完成,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做太多,卻犧牲了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學習機會⋯⋯

迷思4: 娛樂孩子和陪玩遊戲是我們的責任

的確,身為照顧者的我們,娛樂和陪玩是我們的工作之一,但是當你陪在孩子身旁,而遊戲的主導權在孩子身上的時候,你會看到更多不一樣的火花,如果所有的主導權都在我們身上,他們往後就會一直依賴著等待我們發球。

其實我自己認為盧米兩個人蠻能夠自己玩的,基本上你要先相信他們的能力並且了解讓孩子沒事情做是完全OK的,那你就會比較放鬆,而他們也會自己找到出路,就像孩子絕對不會把自己餓死,他們也不會讓自己無聊的,哈哈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