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來說就是不用電池、沒有特定玩法,讓孩子去主導這個玩具在遊戲中成為怎麼樣子的角色。我覺得這就是開放式玩具,不代表一定要花很多很多錢,從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很多工具把它變成開放式玩具。
我在這邊總結一些大家詢問我的問題,然後推薦的東西,你們可以自行參考。
- 買了開放式玩具,還是要陪玩嗎?
是的,不管你今天買什麼玩具,小孩就是要你陪玩,但是當開放式玩具玩久了,他們自己就會去開發出很多不同的玩法,你可能就會偷到很多空閒的時間,因為他會比較天馬行空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,但是,不管怎麼樣,小孩還是需要你陪玩,因為玩具沒有人陪著玩,就不好玩了。
- 一定要買木頭的玩具嗎?
不一定,家裡的大大小小只要是安全的東西,都可以成為開放式玩具,像是我們的感官桌,我就把一些廚房的量匙、勺子、漏斗、奶粉湯匙、回收的優格盒,再加上過期的豆子,就成為盧米的感官桌了!不見得要木質的玩具,才能成為開放式玩具,只是因為木質的看起來真的比較美,拍照起來比較漂亮,但是其實對小孩來講,玩起來都是一樣的。
- 口袋不深預算有限的又要怎麼選擇呢?到底要買原廠的還是小牌子的呢?
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到開放式玩具的時候,我也是有點不知所措,但是我做了很久很久的功課,看到了彩虹積木,但是因為口袋沒有那麼深,所以自己上網找了其他澳洲的牌子,再請我姐姐自己寄到台灣,雖然不是那個最有名的德國G牌子,但是質感還是很好,我覺得不一定要崇尚大牌,如果今天這個牌子有團媽已經幫你試過,畢竟有時候只是因為小牌子沒錢做廣告而已,質感不見得不比較不好,所以其實歐洲小牌子也可以考慮。畢竟小孩,也搞不懂什麼是牌子,只要你不要買到品質真的很糟的……(
- 開放式玩具有這麼多選項,要該怎麼選擇呢?如果針對第一次玩的小孩,又該先從何下手?
第一名:動物擬真模型/巧虎人物角色
第二名:娃娃屋
第三名:遊戲絲巾、磁力方塊
第四名:感官桌
第五名:積木滾珠
第六名:磁力片
第七名:大車子、木製雙面軌道
第八名:疊小人
第九名:鬆散素材
第十名:彩虹積木、Miller Goodman
這些大概是我們家的前十名排名順序,當然有一些玩具是我們大人要把它拿出來,他才會願意有動力去玩,另外我覺得每一個玩具不見得只能單獨玩,要記得小孩的想像力無限,他們可以把所有的玩具拼在一起,創造出不同的玩法,當然你會覺得這樣會把全部搞得很亂,到時候東漏西漏的,但是只要你一開始訂好你的規則,不能把東西帶出去遊戲室或是客廳,只能在你規定的範圍內玩,那他們要怎麼玩我覺得盡量不要去限制他們(相信我!我是一個非常有潔癖的媽媽,但是我也突破我的心防了…)
- 盧米他們接觸開放式玩具多久呢?一開始玩的時候和現在玩的時候有什麼差別呢?
其實我和其他媽媽沒有什麼兩樣,我之前也很愛買玩具,但是我比較喜歡買賣二手的玩具,選擇有品質的牌子購買二手的,玩膩了之後,再用合理的價格再轉賣出去,有點像是租用的概念。但是我發現玩具其實大同小異,而且如果你買的玩具其實時效性很短,很容易就被淘汰了。
我大概是在台灣轉成三級警戒的時候,開始研究開放式玩具,所以他們真正開始玩應該也是2021年五月的時候⋯⋯可是你會慢慢發現剛開始他們有點不知所措,沒有電池的玩具,該怎麼開始?但是慢慢地,他們和玩具培養出感情之後,就會知道這個玩具可以怎麼樣玩,或是兩個玩具要怎麼搭配起來玩。一開始媽媽還是必須要去做引導的角色,不是就直接把玩具丟給小孩,我們可以帶領他們哪些東西是可以併在一起玩的,給他們起個頭,後面就交給他們自由發展。(Follow your child)
- 彩虹積木、磁力球道看起來好吸引人,值不值得投資呢?
基本上我覺得,要看小孩子的年紀去決定這個玩具值不值得去投資,如果今天你的小孩是三歲以下,那我覺得暫時先不用,因為基本上這兩種玩具,都是大人必須組起來,然後讓小孩子去玩,小朋友自己去碰的機率真的比較少,除非年紀再大一點大概在四五歲的小孩,他們就會比較主動去建構一些他們想像的東西,那時候你就可以考慮整組購入,搭配長版半月板金字塔小可愛等等周邊的積木。
如果真的要投資,我覺得我應該會是先選磁力片或是積木滾珠,因為我看即便盧娜這麼小,她其實玩這兩組的機率也很高,她的玩法和米拉的玩法又不太一樣,沒有年齡限制。
好吧!我覺得我講的有點多,以上就是開放式玩具的一些基本問題,但是總歸一句,孩子們還是必須要陪玩的,在好玩的玩具沒有我們在身邊,也會慢慢覺得無聊的。t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