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選擇,不等於予取予求

· 盧米媽開講

今天是盧娜參加學校腳踏車募款活動的第二天。早上,她就明確表示**「我不想參加了」**。

我尊重她的決定,也沒有強迫她騎車,轉而告訴她:「那你今天的任務就是幫同學們加油打氣,大家都很努力,我們可以在旁邊支持他們。」

她欣然答應了,開始在現場幫同學們加油,但不到十分鐘就覺得無聊,轉頭對我說她想回家。

「我們還沒到放學時間,而且很多同學還在努力騎車呢。即使妳不參與比賽,也要完成妳的角色。」我用冷靜且溫和的語氣回答她。

她開始不耐煩,甚至哭鬧。我依舊不動怒,也不妥協。

後來,她說她想回家,但要我幫她去拿包包和安全帽。我拒絕了。

「這是妳的選擇,我不會去幫妳拿。我也不能讓妳掌控所有的事情。」

「妳有兩個選擇:一,請老師陪妳去拿;二,今天就先不拿,明天再來學校拿。」

她在現場崩潰大哭,反覆掙扎,始終沒有做出任何決定或是採取任何行動。最後,我把她抱回車上,沒有責備、沒有退讓,只是平靜地說:

「說到做到,今天就先回家吧,明天再來拿妳的東西。」

【自由不是放任,界線是為了成長】

我常跟自己說,自由的選擇是我們給孩子的機會,但設立清晰的界線,是給他們的方向感。

育兒不是讓孩子當下滿意,而是讓他們日後感謝。

我們不是為了讓他「現在開心」,而是為了讓他「未來有力量」。

堅定、冷靜、有愛地堅守原則,才是真正尊重孩子的方式。